现在这个时代,汽车早已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,也是一种生活方式、价值观的一面镜子。我对于买汽车和开汽车的认知变化,大致有三个阶段。
第一阶段:追求表象(2015年及以前)
刚步入社会的我,像许多年轻人一样,对成功有着简单粗暴的理解:
成功的人怎么能没有汽车?汽车就是成功的基础标配,是一种身份的认证和社会的认可。肯定是要买啊。
于是,怀着这样幼稚的想法,买了人生第一辆车。那时的我也还不知道这个决定会如何影响我未来的思考方式。
第二阶段:实用主义(2016年)
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的想法开始发生变化。现在汽车有了,驾照有了,但是突然觉得汽车买回来没啥用,开不开都行,停车也很麻烦,特别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:
- 远的时候坐地铁:地铁线特别多,地下直接换站,干净方便。
- 近的时候坐公交:只有一两站直接坐公交,随时上随时下,轻松省心,不用担心找停车位,不用担心开车。在公交或者地铁上可以尽情地做低头族,堵车也不用担心,反正有经验的司机师傅一定会将你安全送达。
- 有急事直接滴滴专车:还是随时上随时下,想去哪就去哪。
- 想锻炼身体,就骑一骑自行车:摩拜单车、ofo小黄车,随处可见,到处都有。五毛钱一块钱,随意骑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,随处随时随地骑车换车停车,没有任何限制,方便而快捷,肆意而潇洒。
反倒是自己开车,到处堵车,十分闹心。
突然间,我意识到:其实生活原本就可以如此简单和自由,反而是有了车,成了一种负担 —— 堵车、找车位、保养、维修,样样都是麻烦事,悄无声息的占据着你的心智。
我也开始思考:真正的自由,是不是来自于选择的多样性,而不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拥有?
第三阶段:情感与责任(2017年)
然而,生活总是充满惊喜。今年我的价值观再次发生了转变,也开始重新思考和审视汽车的价值:
- 它不再是身份的象征,而是一个可以为爱人遮风挡雨的温暖空间。
- 它不再是炫耀的工具,而是一个能够为爱人带来舒适和便利的贴心伙伴。
一个人的时候怎么样都行。但有了爱的人,你会希望给她更好的。
自己的时候,在北京这种大城市,确实在第二个阶段是最好的。因为一个人,怎么样都可以,实用为主。但是如果是有心爱的人的话,你总不可能让人家天天跟你一起挤公交吧。一个人的时候,挤公交是一件特别随意的事情,随时上车随时走人。但是多了一个人的时候,就非常不随意了,特别是地铁/公交上人特别多、特别挤、没有座位、空气特别难闻的时候。
天冷的时候自己一个人骑着自行车,觉得自己倍潇洒、倍肆意,还乐观主义的觉得就当时锻炼身体啦。但是你骑着你的破自行车,带着爱人一起虐在寒风中,讲真的,这一点都不浪漫了,一点也不潇洒、不肆意了,而且自我挫败感特别强。
这时汽车才是独一无二的选择啊。
最后
这三个阶段的思想转变,不仅仅是我关于汽车的认知,也是我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转变和成长。 这或许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成长之路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