效率迷思:从 AE 到 AHK,我的思路是怎么一点点偏离正在干的事,开始跑毛的?

2017-02-18 166 0

一、起因

我正在用 AE 做动画,开了两个窗口,左边 AE ,右边参考。因为 AE 容易随时猝不及防的崩掉,所以养成了一个习惯:频繁按 Ctrl+S 随手保存。

现在我无意识情况下手不由自主的就 Ctrl + S 了,所以在用 PotPlayer 播放视频的时候,播放了几帧以后随后就 Ctrl + S 了,结果 Ctrl + S 触发了播放器"屏幕采集"的功能,于是播放器弹两下就开启录屏模式。

然后我需要关闭屏幕采集的两个窗口,去 "我的电脑" 里面,找到刚才的参考视频,重新打开播放,先快进播放,再逐帧预览,精确地定位到刚才播放的位置。

刚开始我忍了,提醒自己多多注意一下,人家是播放器(不是 AE)。

但是什么是习惯啊,完全就是条件反射啊,完全不受大脑控制啊,无数次的触发屏幕采集之后,我崩溃了,我的工作流完全被打断的一塌糊涂。

于是开始了一段意想不到的效率优化之旅(开始跑毛之路):

二、寻找解决方案

1. 修改PotPlayer快捷键

于是开始查怎么改掉 PP 播放器 Ctrl + S 屏幕采集的快捷键,然后很容易的找到自己设置热键就行了。

然而这个播放器强大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了,基本键盘上面的任何一个按键只要误触,就会调整播放的某个参数,比如画面对比度加强,画面拉长和压缩,你会看着看着突然发现,这画面怎么这么扁,对,就是你误触了某个按键。于是我就想屏蔽掉 PP 播放器的默认快捷键,改为所有快捷键一律自定义设置。

2. 全面梳理PP的快捷键

但既然屏蔽掉原来所有的热键,就要先查好播放器我常用的有哪些快捷键。于是开始谷歌 + 总结中...再然后就开始逐一设置。设置的过程中,突然发现截画面的快捷键可以直接设置成 Ctrl + E,自己之前一直用的 Ctrl + Alt + E,窃喜,算是一个小收获。

3. 优化截屏文件的设置

设置完以后,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,截画面的快捷键是 Ctrl + E,那么截取的画面是存放到哪里了呢?我的方法是直接通过视频关键词 + 神器 Everything,直接一步搞定,就找到并打开了该文件夹。

4. 设置全局快捷键

然后我就想,刚才在调用 Everything 的时候,我用鼠标去点了一下,其实我用 Everything 的频率挺高的,能不能把它设置全局快捷键呢?就像 Mac 电脑的 Spotlight一样(Spotlight 实在太好用了),比如直接双击 Ctrl ,调出 ET 。于是开始一顿设置,发现 ET 自己有带的全局按键设置,它自己设置的是 Ctrl + N,新建搜索窗口,但是这也太坑了,因为 Ctrl + N 使用的频率太高了,很多软件都有 Ctrl + N 的内部热键,这个设置基本等于无效,而且我发现我的双击 Ctrl 键已经被我的 ”Listary“ 软件占用了。

5. 热键冲突的问题

这样我又有了一个新的问题,怎么知道我的热键都被哪些占用了?哪些软件我已经使用过了呢?哪些没有使用呢?我需要梳理一份,这样以后给新的软件分配快捷键的时候,就不会自相冲突了。

6. 寻找更强大的自动化工具

于是我又开始在小众软件里面搜索,自定义全局热键,一搜出来了一堆,然后开始耐心的对比和筛选过程中。在搜索过程中,我发现了AutoHotkey (AHK) 这个强大的自动化工具,它不仅能设置全局快捷键,还能编写复杂的自动化脚本。

三、深入探索AHK的世界

1. AHK基础学习

了解了这个神器,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。于是赶紧下载了 AHK ,并开始研究基础命令 (中间花费了几个小时...)

2. 设置全局快捷键

开始我尝试着用它来设置一个简单的全局快捷键,比如打开我的笔记软件。设定完成后,我便兴奋地测试,发现非常顺利。

3. 编写自动化系统清理脚本

随后我又想到了很多功能,比如说设置一个快捷键清理系统垃圾,结果一查,发现 AHK 还能直接调用 CCleaner 。于是我开始着手编写脚本来直接运行 CCleaner。最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尝试之后,我终于成功地实现了这个功能,工作环境变得更加顺手,我感到一阵欣慰。

四、反思与总结

当我突然回过神来,发现已经花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在效率优化上,到现在为止,自己的眼前开的十几个窗口都是关于 AHK 设置的热键和脚本,我原来 AE 窗口呢?我今天的动画进度呢?

我想我需要把自己的思想梳理一下,看看最初本来正在做动画,怎么一点一点地跑到现在的 AHK 上面,于是开始记录今天的时间日志。这个过程需要边回忆边记,所以非常耗费时间,记到这里花费了 1.5 个小时左右。等我终于记录完毕时,我意识到现在已经是下午,脑袋发懵,肚子也饿得不行了。

这也引发了我一系列深深的思考:

  1. 效率悖论: 过度追求效率本身可能会降低效率,需要在"磨刀"和"砍柴"之间找到平衡。
  2. 工具与目标: 提高效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和生活,而不是为了效率本身,工具应该服务于目标,而不是成为目标本身,要警惕将手段当做目的。
  3. 要善用工具,但不要被工具所用: 让效率服务于我们的目标,而不是成为束缚我们的枷锁。
  4. 专注的重要性: 过度追求全面的效率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。有时,专注于一项任务可能比同时优化多个方面更有效。
  5. 习惯的反思: 我们应该定期审视自己的习惯,判断它们是否仍然有益。
  6. 时间感知: 沉浸在某项任务中可能导致时间感知的扭曲。保持时间意识很重要。
  7. 适度原则: 在效率优化、工作任务和个人生活之间保持平衡至关重要。

最后,再次警惕「效率成瘾」!

2024.09.13再次更新:

这种从一个任务跳到另一个任务,最终偏离原本目标的行为,其实可以被称为 “效率迷思” 或 “优化困局”,是我们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,容易陷入的一种误区,要时刻警惕的陷阱。

警惕警惕再警惕:

  • 任务发散:从一个任务不断延伸到其他相关或不相关任务。
  • 效率迷思:过度追求效率可能导致的误区。
  • 目标偏移:原本的目标被逐渐偏离。
  • 注意力漂移:注意力从主要任务不断转移到其他事物上。
  • 任务链式反应:一个任务引发一系列相关但非预期的任务。
  • 效率陷阱:过度追求效率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  • 工具沉迷:过度专注于优化工具而忽视主要任务。
  • 优化困局:陷入不断优化但忽视主要目标的状态。

最近还看了与此相关的:

相关文章

第二次尝试的魔力
克制设计:让功能回归本位
当你不知所措时,简化。
“对不起” 和 “谢谢”,不能颠倒顺序
我们大脑中五种重要的神经递质
趁手的工具才是生产力天花板!趁手工具的重要性

发布评论